難免會想到朗霍華導演、羅素克洛演的《美麗境界》,同樣用傳記電影拍數理邏輯天才的故事,
同樣為國家編寫破譯密碼,只是《美麗境界》約翰納許教授的密碼戰只存在於他無可自拔的精神
妄想裡,《模仿遊戲》的艾倫圖靈(Alan Touring)卻是一分鐘就幾十萬條人命上下的二次世界
大戰。《模仿遊戲》懸疑刺激度或許沒辦法跟朗霍華拼,但卻另有一番英國片的沉穩氣質。
《模仿遊戲》拍的現代電腦之父艾倫圖靈,本來就是另電影人心動的好題材。二戰期間他異想天
開,提出「用機器才能擊敗機器」的想法,開發出現代電腦原型,破譯德軍「ENIGMA」密碼。
光密碼戰就吊人胃口了,更何況電影又戲劇化地把天才扭曲成社交障礙(莫非英國人也懂柯P?)
讓他忍受兩年被人鄙夷的白眼,還加入了被他招攬進團隊的綺拉奈特莉角色的愛情戲,只可惜劇
情終歸要撞上「He is a GAY」的「歷史之壁」,還很煽情地把原本叫「BOMBE」的原型機,
在戲裡改用啟蒙他同志性向的初戀男同學名字命名,故事也順理成章讓他為當時社會不見容的性
向,成為他被蘇聯間諜要脅的密秘…科學天才、同性戀的心鎖、密碼諜戰,這些元素讓《模仿遊
戲》充滿了悲情跟懸念。
時間拉回1940年11月14日,一聲聲淒厲的空襲警報割裂夜幕的耳膜,五百架納粹轟炸機載著四
五千枚高爆燒夷彈,把英格蘭中部的科芬特里炸成無邊無盡的火海,它的命運就像二戰中千千萬
萬個被戰火蹂躪的城鎮一樣,死傷不計其數。其實早在48小時前邱吉爾就接獲情報了,但他卻決
定甚麼也不作!WHY?原來是因為圖靈團隊才剛破解了希特勒引以為豪的「ENIGMA密碼機」,
為了不讓德軍起疑心,好換取更大的戰果,邱吉爾忍痛決定「犧牲一座城市,代價是大了點,但
跟要賠上整個大英帝國比起來,這算不上什麼!」
話說這台「ENIGMA密碼機」真的夭壽變態!它每次插三個加密轉盤進機台,讓電流被加密盤隨
機導出結果,並在德軍不斷改良下,進化成一台打字機的大小,8選3個插盤加上13個每天變
換的插座,想用「窮舉刪去法」找出規則,最多得試上10的114次方次!就算是解開了昨天的密
文,也救不了你的今天!在那幾年裡,百萬納粹大軍在歐洲大陸天空裡繁忙地講著敵人聽都聽不
懂的語言,只要食指在「ENIGMA」敲幾下,就能調動數百里遠的坦克大軍在俄羅斯攻城掠地、
指揮轟炸機隊讓英法大城陷入火海、下令大西洋深海裡的潛艇奇襲,簡直盟軍最大噩夢!
我們再把時間推前一點,1939年8月,英軍在市郊密秘莊園成立代號Station X的密碼機構,「
捲福」班奈迪克康柏拜區演的《模仿遊戲》主角,不世出的天才艾倫圖靈登場。他率領200多名
腦怪級隊友,用嚴謹的數理邏輯「逆向工程」回推從波蘭接手的「ENIGMA」機,藉此侵入德軍
戰爭思維,進行「模仿遊戲」。圖靈先用新創的序慣分析統計理論,採樣比對密文,降低「窮舉
刪去」的次數,但預猜錯了還是得一再重來,直到他靈光乍現想到「用機器尬機器」,才因此誕
生人類史上第一台「電腦」,綽號「BOMBE,炸彈」。
在電影虛構的訂婚宴上,他從綺拉奈特莉好姐妹的無心之言得到靈感,在每天的密文中直猜「天
氣」「希特勒萬歲」等常用字,把幾台仿製的ENIGMA按字母對應串接,抵銷換字功能,10的14
次方種可能一下降到剩十萬種,這個數字「BOMBE」就跑得動惹!他的「圖靈炸彈」讓1941年
英國艦隊擊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納粹戰艦俾斯麥號、在大西洋潛艇獵殺戰裡屢屢料敵機先,嚇得
德軍在克里特島之戰不敢使用無線電密碼,更滅了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這頭沙漠之狐,讓1944年
英美大軍從諾曼第登陸,長驅直入納粹心臟…
這些戰事,電影都沒怎麼演到。他們努力保護世界的成果,就跟電影最後一幕破譯小組們慶祝終
戰那夜在縱酒狂歡裡燒掉的機密文件一樣,直到十幾年後才被解密告知天下。只是電影休跨有點
扯的讓圖靈團隊,在破譯密碼後,決定哪條上報哪條不上報,越俎代庖用數學推算犧牲人數與最
大戰果,替軍方跟邱吉爾布局戰略。
《模仿遊戲》開了三條敘事線,主線是英軍基地裡搭配感情美麗誤會的解碼機誕生過程,兩條副
線分別是圖靈同性戀啟蒙的童年往事,和戰後警方調查他家失竊案時發現他是GAY,受審被毫無
人道注射雌性賀爾蒙化學去勢,讓馬拉松曾跑贏奧運銀牌的他長出乳房還腫得不成人形,身心俱
殘。電影讓性向成為他苦苦深鎖在心中的「ENIGMA」,但也沒把他在41歲時咬下一口自己淬毒
的氰蘋果而香消玉殞的結局拍出來,反倒在他意氣風發的戰爭歲月裡用圖靈跟同事間的冷笑話幽
了這顆毒蘋果一默。其餘的,就留給我們散場後慢慢唏嘘。
現實中,直到2012年英國當局還拒絕追贈赦免狀,惹得一票科學家2013年跟伊莉莎白女皇請願
才頒令赦免圖靈當年被判定的猥褻罪。
雖然虛構與史實總有出入,但電影總是讓我們認識許多原本陌生的歷史人物,讓他們和他們的故
事,再次鮮然活躍於大銀幕上。傳說你iPhone手機上的蘋果LOGO就是向被圖靈咬一口的那顆毒
蘋果致敬。賈柏斯生前在BBC的訪問中,給了大家一個難免失望,但卻溫暖感性的回答~
賈柏斯說:「It isn’t true, but God, we wish it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