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神朱學恆最近在爽報的一篇專欄裡指出:『不管聲稱是什麼樣的開發案,到了最後
都會變成無敵組合:百貨公司、飯店、賣場、電影院。』
不只是郝龍斌,這也是所有搞出「第二信義計劃區」、「復刻信義計畫區」的縣市長
的開發奧義。台北市兩千坪以上大基地的開發案未來還有仁愛空總、中正廟後方的華
光社區、台北學苑,都等著變成什麼鬼的「台北六本木」之類的玩藝,照例也是換湯
不換藥,為得還不是作帳政績,跟讓建商「借題發揮」開高價。
嗎呀!這些地方開車十分鐘就到忠孝SOGO、信義計畫區惹耶,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三
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像便利商店一樣去讓百貨飯店商場影城遍地開花,搞得區區
有影城、里里有百貨嗎?會不會只是瓜分原有商圈的消費而已?我們又真的需要把這
套樣板搬到每個城市,用所謂「台中的信義計劃區」「台北的六本木」這類象徵進步
的、國際化、城市化的開發案去在地化嗎?裡面不知道又可以養活多少個像賴素如、
林益世一樣的這些人渣?是不是市長官員、開發商跟天龍國人趁機順便把他們看了會
礙眼的貧窮弱勢往外趕?
Ash的個人意見是:「不開發也是一種選項。」我們這一代人沒有必要把所有有利可
圖的空間都開發完,也沒有權力去決定完未來的人要住在怎樣的城市。這麼幹只會把
一座城市玩死。一座城市要學會給我們下一代跟下下一代的人留下足夠的空間,去思
索、去蓋他們到時候真正需要的東西。
---
北市開發案的真面目
(朱學恆2013/4/12爽報專欄全文)
身為台北市的市民,我必須要跟全台灣的讀者們分享本地的開發案最精彩的地方。
那就是不管聲稱是什麼樣的開發案,到了最後都會變成無敵組合:百貨公司、飯店
、賣場、電影院。譬如說那個台北車站附近的交九轉運站,說是為了民眾解決車輛
壅塞的問題,結果開發案到最後,不但假日塞得更嚴重,甚至連續假期還要站外下
客,為什麼咧?因為這個開發案裡面交通設施只有 9%,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其他
地方又是電影院、百貨公司、飯店、賣場。
冠什麼名都一樣結果
然後再看看市政府轉運站這計劃,看看維基百科怎麼寫的:「地下五層樓、地上31
層樓包含長途客運轉運、台北捷運、商場和國際觀光旅館等多功能轉運站大樓。」
都叫轉運站了,結果根據聯合報的報導,交通相關設施所佔的樓版面積只有百分之
五!二十分之一耶!我的指甲只佔我整隻手掌的二十分之一左右,難道可以把我整
隻右手叫做指甲嗎?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都跟轉運站無關耶!
還有現在遠雄正在蓋的大巨蛋,你以為這裡是以體育為主,但是錯了!根據維基百
科臺北文化體育園區條目記載:「可容納四萬人的多功能體育館、購物中心及小吃
城、全國座位數及廳數最多,螢幕最大的電影城、400間房間的高級飯店及辦公大
樓。」又是商場電影院百貨公司飯店,台北市的開發案冠上什麼名字都是這樣的結
果嗎?
其實不要叫開發案了啊,可以叫「又一個」商場電影院百貨公司飯店給財團賺去之
爽歪歪計劃就好了嘛!弄那麼多名字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