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切是問/而有時/關切是不問/倘若一無消息/如沉船後靜靜的
海面/其實也是/靜靜的/記得』 ~By 敻虹【記得】
電影散場的時候,台北下著清冷的冬雨,濕黑的柏油路上,水窪倒映著這個城市剛剛亮起的霓虹燈
車子經過,唰一聲輾碎了七彩繽紛的倒影,水紋漾漾地又逐漸清晰映照出這個城市繁華奇幻的身影
一切有那麼點不真切。電影《星空》的故事還在腦袋裡轉兒,轉著轉著,想起敻虹的這首詩。。。
《星空》故事很簡單,畢竟它的原著是本薄薄不過幾頁的繪本。
小美曾有過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回憶裡曾經陪她拼圖的爸媽,這幾年冷戰爭吵不斷,終於決定離婚
每年會去山裡找爺爺過暑假的小美,今年在也等不到爺爺完成打勾勾約定要送給她的藍色木刻大象
就在她好難過好難過的聖誕夜裡,在她房間對窗大樓吹笛子的男孩,居然是隔天班上新來的轉學生
鬱鬱寡歡的13歲小女孩,看到獨來獨往的轉學生手裡老是抱著的素描本很好奇。他都在畫什麼呢?
因為幫轉學生向班上愛欺負人的小霸王出頭,搭同一路公車回家,一起作教室壁報佈置
國中生小小的青澀的情愫,也若有似無的在兩個家庭殘缺的小女孩、小男孩間發生…
在爸媽決定離婚的那夜,小美提出了要去爺爺山上木屋看星星的願望,邀小男孩同行
因為有了溫暖的陪伴,無家可歸的愛好像也終於心有所屬,可以拉著手一起逃離成長受過的傷害,
帶著最信賴的人,坐上開往阿里山的夜車,穿梭進奇幻的森林,尋找一個童年記憶裡的星空燦爛。
去看看自己的秘密基地,那是寄放最多幸福回憶的爺爺的小木屋。
那麼,我們就一起在星空下出逃吧~! 這一段,拍得美極了。
幾米的畫,空空的地方總有餘韻,留給那些…寂寞又美好的…若有所思
即便畫得滿滿的,也總在窗外、總在人群裡、總在七彩繽紛的世界裡,有稍閃即逝的惆悵
像隻兔子躲在窗外怔怔的大眼睛,像水泥森林高樓大廈間漂浮迴游的大鯨魚,一種巨大的孤獨
像人群裡,唯一那個不起眼的,背著所有人的方向,自個兒默默走的路人。
星空把這份餘韻,像是:那個缺了一片的拼圖,少了一條腿的木刻大象、
男孩背上的傷疤、被破壞的教室布置、在旅程嘎然而止,來不及說再見,就告別的夏天…
和再回不去的青春~都有種讓人不捨的悲傷。悠緩有致的敘事與鏡頭~
讓原本有點像書籤上印的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台詞與獨白,說得好動人。
電影不只把台灣的街頭、熙攘的台北火車站、阿里山飛天火車…拍出前所未見的童話奇幻色彩
更透過小美房間表框的世界經典名畫拼圖,反照出過去一家人融洽相處的幸福時光
對比出小美房外吵得不可開交爸媽……就算受傷跌倒了,就算要面對不堪的現實
13歲的小美,也還能保有自己小小的想像力的小宇宙,寂寞又倔強地,相信著。愛著。
還是再抄一段敻虹吧:『忽然想起/但傷感是微微的了/如遠去的船/船邊的水紋......』
希望這個下著雨的冬夜,走在長長的馬路上,也有一隻藍色大象陪著你我
在某個轉角,與我們在長大的路上不小心 lost 掉的、深深埋藏的(那片缺了一塊的拼圖)
…不期。而遇。
---
(寫在後面)
繼【向左走向右走】和【地下鐵】之後,這是第三本幾米繪本被改編電影了。
《向左走向右走》故事是幾米的故事,但敘事跟風格差不多是被杜棋鋒的孤男寡女系列給綁架了;
看電影的時候都覺得,這是杜棋鋒的《向左走向右走》,不是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
同樣,也覺得那是香港導演馬偉豪的《地下鐵》,不是原汁原味的幾米【地下鐵】。
林宇書拍的《星空》裡濃濃的「幾米FU」,就像是從畫裡走出來人物,也像走進畫裡邊的場景…
可以說最終於原味、貼近繪本【星空】的幾米作品改編電影。
不過很神奇的是,兩部很不幾米的幾米電影,卻都有了很對幾米味的主題歌,
一首是梁詠琪唱的「遇見」,另一首是蕭亞軒的「地下鐵」;
反而五月天唱的「星空」怎麼也擺脫不掉的ROCK曲風,放在青澀哀愁當主旋律的《星空》當片尾
為成長的失落,與生命轉彎處不期然相逢的喜悅作註腳,實在有點…違和感啊。
---
這是前幾天ash去屏東,逛進舊市公所改建的屏東美術館正好再辦的展覽
正好在做插畫家的ash朋友的姐姐也有木雕作品參與這次【跟著我去旅行吧~!】展覽
童話般的樸拙的線條~讓我看到電影裡小美爺爺的木雕娃娃時,就想到了它。